救災建筑師坂茂上海開展:紙管建筑也可以是永恒的
“坂茂建筑展——建筑設計與救災項目的共存”于10月8日至11月30日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行。普利茲克建筑獎得主、日本知名建筑師坂茂以其救災項目聞名。他在昨天的開幕式上說:“一個建筑,如果只是為了商業目的,即便是混凝土建造的,也是非常臨時的。一個建筑,如果能夠受到人們的喜愛,撫慰人們的心靈,即便它是紙管建筑,也可以是永恒的?!?/p>
坂茂肖像照 ?Hiroyuki Hirai
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迎來了又一位重要建筑師的個展?!佰嗝ㄖ埂ㄖO計與救災項目的共存”于10月8日至11月30日在博物館1樓設計中心(psD)舉行。
普利茲克建筑獎得主、日本建筑師坂茂以其救災項目聞名。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、2008年中國汶川地震、2011年新西蘭坎特伯雷地震、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、2013年中國雅安地震、2015年尼泊爾地震、2016年厄瓜多爾地震……坂茂都在第一時間抵達災害現場,因地制宜,利用當地現成的技術和材料,發展出經濟、便利,同時能夠滿足災民基本生活需要和尊嚴的建筑。
“自然災害并不純粹是由自然造成的,亦是人為的。正如地震本身并不傷害人,在地震中倒塌的房屋才傷及民眾?!臂嗝陂_幕當日對“澎湃新聞”表示,“去改善人們在緊急撤離設施和災后臨時避難所中的生活條件,這是作為建筑師的職責?!?/p>
“紙管臨時過渡安置建筑神戶”模型內部,“坂茂建筑展”展覽現場,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
坂茂最為人所稱道的是紙管建筑,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之后,他就嘗試用紙管為受災的越南難民搭建臨時住宅。紙管價格便宜,便于搭建和拆卸,應對冬夏兩季擁有良好的隔熱性,在外觀上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。坂茂在啤酒箱里裝入沙袋,作為建筑的地基,以帳篷膜作為建筑的天花板。他成功地控制了造價成本,與此同時,這類建筑使用的耐久性令人意外。
坂茂也曾多次來到中國,為地震災民建造臨時居所。2008年5月,在四川汶川地震之后,受到成都市成華區教育局的委托,坂茂及其團隊負責為地震中倒塌的學校搭建臨時教室。建筑師同樣利用了便宜且可循環、可重復利用、在當地容易獲得的紙管搭建結構。120名中國和日本的學生志愿者利用暑假時間建成了3棟(9間教室)的校舍。這也是中國首次使用紙管建成的建筑,也是當地最早建成的救災校舍。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之后,他和團隊再次來到中國,用紙管搭起了臨時的保育院。
“成都市華林小學紙管臨時校舍”模型,“坂茂建筑展”展覽現場,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
四川省雅安紙管幼兒園”模型,“坂茂建筑展”展覽現場,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
2011年,在新西蘭發生了坎特伯雷地震,當地基督教堂大圣堂遭到破壞。坂茂為當地居民建起了新的臨時性的大教堂,同樣使用的是紙管為材料。運用獨特的設計和加固方式,這座也許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紙管教堂可以容納700人,還擁有一個巨大的三角形玫瑰窗,甚至連教堂里的十字架,也是紙管做成的。時至今日,紙管教堂依然在使用,它不僅發揮著教堂的作用,同樣用于召開音樂會等各種活動。在坂茂看來,類似這樣的災后建筑,不僅是為特定教區服務的宗教性場所,更是為了撫慰所有人的心靈而建造的。
紙板大教堂”模型局部,“坂茂建筑展”展覽現場,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
紙板大教堂,設計:坂茂建筑設計,2013,新西蘭基督城,?Bridgit Anderson
坂茂同樣善于利用當地的技術和材料,因地制宜地設計災后建筑。2016年在厄瓜多爾,他使用了當地容易獲取的竹子作為建筑外墻,通過將竹子斜著固定,確保了紙管建筑的剛性。2015年,尼泊爾經歷了地震的侵襲。坂茂隨即訪問了受災地區。他發現,尼泊爾當地有使用磚塊建屋的傳統,但在地震之后,災民不愿意使用磚塊建屋,因為它既不抗震,倒塌時也會造成很大損失。因此,街道上,磚塊的瓦礫堆成了小山。坂茂運用當地生產的木質門框作為框架,將磚塊填塞在其中,經過這一組合,新的建筑擁有了極佳的抗震性能,而廢棄的磚塊也有了用武之地。坂茂將這套設計方案帶到日本進行了專門的抗震測試,他相信,這套方案完全可以在當地普及,即便沒有工程師的幫助,人們也可以自行建造出合適的結構。
“紙避難所厄瓜多爾”模型內部,“坂茂建筑展”展覽現場,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
盡管是臨時性的居所,坂茂在進行設計之時非常注重人們的使用體驗,也會考慮通風、保暖、防潮、隱私等各種問題。展廳現場盡管不大,但是坂茂帶領當地學生志愿者搭建起了多個真實比例的紙管建筑,觀眾可以走入其中,切身感受合宜的尺度、精心的設計——以及紙管的親切感——所帶來的溫暖舒適體驗。
除了救災建筑以外,實際上坂茂在其他建筑領域也有不少成功的經驗。他為蓬皮杜藝術中心設計了梅茨分館,也在巴黎近郊的塞納河上設計了塞納音樂廳,他所設計的臺南市美術館將于2018年竣工。在他的設計中,坂茂對于材料的機構、建筑表面的紋理、人體的舒適性、建筑的環保性,都有獨特的關注。
塞納音樂廳,設計:坂茂建筑設計,2017,法國巴黎近郊,?Nicolas Grosmond
臺南美術館”模型局部,“坂茂建筑展”展覽現場,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
在上海,坂茂也有一件作品,那就是位于靜安嘉里中心的竹餐廳。建筑外形與相鄰的毛澤東舊居相似,特別的是,其建筑物正面全部由電動玻璃窗構成,可以自由開閉。玻璃屋頂之間有竹子做成的紗窗,關閉竹子紗窗之后,柔和的自然光線可以照進室內。
“竹餐廳”模型局部,“坂茂建筑展”展覽現場,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
正如同名稱所體現的,本次展覽呈現了坂茂在建筑設計和救災項目兩個方面的并進發展。在坂茂看來,無論是救災建筑,抑或是商業項目,對他來說,差異無非是業主資金的多寡或者有無,但其核心是不變的。而所謂臨時建筑和永恒建筑,亦非涇渭分明的。
“一個建筑,如果只是為了商業目的,即便是混凝土建造的,也是非常臨時的。一個建筑,如果能夠受到人們的喜愛,撫慰人們的心靈,即便它是紙管建筑,也可以是永恒的。”坂茂在開幕式上如是說。時至今日,坂茂的紙管建筑已經遍布全球各地,其中相當部分依然在使用中,并且狀況良好。
坂茂建筑展——建筑設計與救災項目的共存”展覽現場,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
澎湃新聞記者 朱潔樹
來源:澎湃新聞
轉載地址:https://www.thepaper.cn/newsDetail_forward_1817727
- 上一篇:日本建筑大師坂茂:我要用紙管為巴黎圣母院建一座臨時館2014-12-22 16:11:39
- 下一篇:紙價經歷了一波三折 造紙板塊還有機會嗎? 2014-08-27 16:11:56